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防空地下室的建筑设计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是保证地下室安全、稳定和功能完备的基础。特别是在防空地下室的建筑设计中,更需要遵守一系列规范,以确保居民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最佳的避难条件。

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防空地下室的建筑设计

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包括结构安全、排水系统、通风和防潮等。地下室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排水系统要确保地下室不会积水,通风系统要保证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和异味。地下室的防火措施也需要符合相关规范,以确保居民的安全。

对于防空地下室的建筑设计,更需要考虑到应对战争或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下的避难需要。在设计防空地下室时,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人数和避难时间,并根据预定人数确定地下室的面积和通道布局。地下室的出入口通道需要宽敞,便于人员疏散和救援。通道应设有紧急照明和应急通信设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断电和通信中断情况。

防空地下室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应设置卫生间、淋浴设施和储备食水等,以满足长时间避难的需要。地下室内的照明和空气质量也需要得到重视,以确保居民在避难期间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对于防空地下室的建筑材料选择和施工质量也是必须关注的问题。建议选择抗震、防火和防爆等特殊材料,并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定期检查维护地下室的设备和设施,保持其功能完好。

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在防空地下室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遵守规范,可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功能完备性,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避难环境。

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防空地下室的建筑设计

人防工事的一种,包括外墙、缓冲墙、防爆门、封闭墙、防护隔墙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人民防空临时掩体、战时防空指挥中心、通讯中心、隐蔽所等;部分永备防御工事还具有三防功能。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一、面积计算 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有效面积、掩蔽面积的计算。 这里所称的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是指由防空地下室直接承受冲击波动荷载作用的构件所围成封闭空间的面积,即由防空地下室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门框墙、封堵墙、防护隔墙等形成的封闭空间面积。防空地下室口外通道、竖井、楼梯、风道等均不能计入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有效面积是指满足人员、设备使用的面积,数值为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与结构面积之差。人防掩蔽面积是指供掩蔽人员、物资、车辆使用的人防有效面积。其数值为人防有效面积减去下列各部分面积后的使用面积: (1)口部房间、防毒通道、密闭通道面积; (2)通风、给排水、供电、防化、通信等专业设备房间面积; (3)厕所、盥洗室、开水间等面积。 二、工程设计 二、防空地下室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设计时,应以掩蔽面积按「规范」表3.2.1-2的「面积标准」确定掩蔽人员或装备数量,不允许随意提高「面积标准」,致使掩蔽人员或装备数量降低,造成出入口宽度、防护设备及风水电专业设计参数偏小,满足不了战时实际需要。 人防物资库工程宜按储存食品、物资为主,物资出入口门洞最小宽度为1.5m,对于建筑面积大于2000m防护单元的物资库主要出入口宜考虑进叉车,设计图纸上应明确车行通道,车行通道宽度应满足通行的要求。主体设计时应按物资分类敞开式堆放设计,每个堆放段长度不宜大于15m,两个堆放区间距不宜小于800mm,物资与墙距离不宜小于700mm,与梁底距离不宜小于300mm。设计图纸上应明确堆放区尺寸、堆放区堆放食品、物资种类(食品种类、比重可按《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9-2001)中附录A,表A.1第9项「食品」采用)。 柴油发电站的有效面积宜按如下标准确定:1000kw的电站按0.67~1.26m/kw。 医疗救护工程的规模根据「规范」表3.2.1-1按有效面积确定,救护站一般按1个防护单元设计,急救中心宜按2-3个防护单元设计,中心医院宜按4-6个防护单元设计。 三、把握要点 三、对于居住小区内结合民用建筑易地集中修建的单建掘开式人防工程,布局时应把握两点: 1、满足居住小区内掩蔽人员服务半径的要求,即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0米,这里的服务半径指由地面建筑楼梯口到人防工程人员出入口位置处,不包括下楼梯折算的距离; 2、对于甲类人防工程,其主要出入口出地面的入口处要在地面建筑物倒塌范围外,满足「规范」3.3.3条规定,若满足不了,要采用防堵塞措施。 四、根据「规范」3.2.15条规定,「上部建筑为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其顶板底面不得高出室外地平面;乙类防空地下室的顶板底面高出室外地平面的高度不大于该地下室净高的1/2」。这里的「室外地平面」,是指以承受冲击波动荷载的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室外地平面最低点。全埋式防空地下室外墙土层宽度不宜小于3m,且不宜小于「规范」4.5.4条规定的不利覆土厚度hm。 五、「规范」第3.3.2条关于符合下列条件的防空地下室,可不设室外出入口,条件中第一点是「与具有可靠出入口的,且其抗力级别不低于该防空地下室的其它人防工程相连通」,这里的其它人防工程是指与该防空地下室结构上完全脱开,并通过一定距离的通道连接的其它人防工程,而不是与该防空地下室相邻的另一个防护单元的防空地下室工程。 六、防空地下室设在地下二层(含)以上或者其主要出入口开口在普通地下室内,设计时应在战时建筑平面图上标明从防空地下室主要出入口到室外地面的疏散通道位置、范围。该主要出入口和疏散通道的有顶盖封闭段,其土中外墙、顶板、底板,要考虑武器冲击波土中压缩波作用。当防空地下室设在多层地下室最下层时,作为主要出入口疏散通道的顶、底板等构件,应根据「规范」第4.7.11条和4.8.6条设计;未设在多层地下室最下层时,防空地下室可根据「规范」第4.8.12条设计,作为疏散通道的普通地下室顶板,应按表4.7.2或表4.8.2中不考虑上部建筑影响项采用动荷载值;土中部分的疏散通道底板,应考虑土中压缩波作用,同时兼作下层普通地下室顶板的疏散通道底板,应按「规范」表4.8.2中不考虑上部建筑影响项采用动荷载值。主要出入口疏散通道与普通地下室之间需设墙的,墙体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墙,其墙(柱)应考虑核冲击波动压产生的水平等效静荷载,荷载值按「规范」第4.8.10条选用。 七、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相邻时,普通地下室应采用钢筋砼结构。距防空地下室隔墙8m范围内的普通地下室顶板一般不宜开孔,确因平时使用需要开孔的,其净宽不宜大于3m,净长不宜大于6m,且该范围内开孔数量合计不宜超过2个,并采用临战封堵设计,临战封堵措施按国家标准设计图集07FJ02-126/127的技术要求执行。隔墙8m范围以外的普通地下室顶板开孔尺寸净宽不宜大于3m,净长不宜大于6m。该普通地下室出入口的断面积不宜大于该垂直面的普通地下室横截面积的1/7,同时普通地下室任何一面外墙面开孔面积总和不宜大于该墙面面积的50%。 当普通地下室顶板开孔尺寸大于上述要求时,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相邻隔墙,应按第八条下沉式广场临空墙的有关要求确定。 八、防空地下室外设计下沉式广场易产生大面积直接暴露的防空地下室防护外墙,该外墙在防护处理时,宜优先考虑采用在防空地下室防护外墙与下沉式广场之间设计不小于8m宽的普通地下室作为过渡区,该普通地下室应满足上述第七条要求,防护外墙可按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间的隔墙设计。若没有条件设置过渡区的,防空地下室与下沉式广场相邻防护外墙核武器的最小防护层厚度按「规范」表3.3.13确定,核动荷载值可按「规范」表4.8.8中室外直通、单向出入口(ζ<30)的值采用。 常规武器的动荷载值应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中有关下沉式广场临空墙的相关公式计算。 九、防空地下室扩散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室内平面宜采用正方形或矩形。与土直接接触的扩散室顶板、外墙及底板只按承受外压作用考虑。甲类防空地下室作用在扩散室与内部房间相邻的隔墙上的等效静荷载值,应按如下确定:人员掩蔽工程的取39KN/m,柴油发电站排烟口的取130 KN/m,其它非人员掩蔽工程的按65KN/m取用。 十、防空地下室中预应力构件(除预应力管桩)承受动荷载作用时,其预应力钢筋不能参与计算。 十一、防空地下室采用桩基且按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设计时,桩身应按计入上部墙、柱传来核动荷载的荷载组合值来验算其强度;防空地下室墙、柱应按「规范」要求的计入上部建筑自重和动荷载的荷载组合值验算其强度,桩(除预应力管桩)、墙、柱等应按「规范」规定考虑材料强度的提高。 十二、防空地下室建筑专业应在设计图纸上明确平战转换构件、材料平时堆放的专用房间,专用房间面积按每个防护单元15-25m计,防空地下室平战转换构件堆放的专用房间平时不能设计为其它用途,在防护区内的专用房间面积可计入人防工程的掩蔽面积。 十三、居住小区内不同的人防工程或不相邻的两个防护单元之间,必要时可设计地下通道相连通,连通道按普通地下室设计,净宽不宜小于1.5m,净高不宜小于2.0m。 十四、设计单位在防空地下室战时建筑平面图上,应明确绘制口部、单元分隔、战时通风、防化、供水设备(含战时水箱)等各专业设备房间和其它战时功能房间,标明各防护(抗爆)单元的建筑面积、掩蔽面积、有效面积、掩蔽人数(装备数量)或物资吨位(容积)等,标绘人防分区示意图;在电子文档上用pline线标绘防空地下室边界,标明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的计算范围,以便人防面积核算。防空地下室设计文件应增加平战转换设计专篇,明确防空地下室平战转换的阶段、方法、部位、型号、实施要求等内容。 四、安全性能 在安全方面,可以说是顾虑周全,50公分厚的钢筋混泥土和全封闭的通道设计,整套的通风管道,无论是发洪水还是战争,人民防空地下室基本上是万无一失的。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规范 以上就是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人防地下室的相关介绍了,相信朋友们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你们喔。大家也可以登录到查看订阅更多相关内容和资讯。

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

地下室消防设计规范要求 地下室消防设计规范要求,防火分区的划分,从消防角度越小越好,由于地下车库的孔口面积小、排烟散热性能差,根据地形条件及甲方任务书要求进行选择适当形式。以下分析地下室消防设计规范要求。   地下室消防设计规范要求1 1、地下车库的火灾危险性 1.1火势蔓延快 由于地下车库的孔口面积小、排烟散热性能差,因此发生火灾时热烟积聚不散、散热缓慢、内部空间温度骤升,可达到800~900e,甚至1000e以上;室内空气体积也增大1~2倍,压力相应增大。地下车库的面积一般都在2000~3000m2左右,空间大且上下连通,加之汽车内部的装饰物大量采用以聚氨酯类为主的合成材料 不仅燃烧速度快,而且燃烧中释放大量的热和有毒烟气,所以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大面积火场失控并直接威胁建筑物本身的安全。 当地下车库内部温度上升到400e以上时,火势会在瞬间由局部燃烧变为全面燃烧,室内温度从400e猛升到800~900e。研究表明,地下车库火灾比地面建筑火灾更容易发生轰燃现象且出现时间要早。在火灾初期,通道内的风流和烟气朝着原来的扩散方向流动 要求 按此规范5.1.1和5.1.2条规定,最大防火分区面积为4000平方米。地下车库的.防火分区疏散出口根据防火规范是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出口,可以借用旁边防火分区,作为另一个疏散出口,但还是要根据当地消防局的要求。 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楼板、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分隔的区域,可以将火灾限制在一定的局部区域内(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火势蔓延,当然防火分区的隔断同样也对烟气起了隔断作用。   地下室消防设计规范要求2 消防楼梯标准尺寸 消防楼梯又称疏散楼梯。 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的一层计算。 高层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m) 医院病房楼1.30m 居住建筑1.10m 其它建筑1.20m 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室外楼梯符合下列规定时可作为疏散楼梯: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2、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3、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疏散楼梯是指有足够防火能力可作为竖向通道的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作为安全出口的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空间它既是人员避难、垂直方向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又是消防队员灭火的辅助进攻路线。 疏散楼梯基本要求有以下三点: 1、疏散楼梯必须具有较好的防烟、防火效果。防烟楼梯间前室和封闭楼梯间的内墙,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通向其他房间的门窗;而且其墙体本身应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耐火极限应在2h以上。 2、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疏散楼梯宜直接通向平屋顶,上下直通,首层与地下室之间应设有分隔设施且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10°,且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cm; 楼梯间内宜有天然采光和白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照防烟楼梯间设计),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 3、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等;在住宅内可燃气体管道如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设施。

人民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

人防工程建筑面积是指在楼房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建筑面积的大小,按规定建筑人防工程,人防工程所占用的建筑面积为人防工程建筑面积。

对于人防工程的面积有以下规定:

所有建筑均按建筑形式分类,指标计算与使用功能无关。计算方法:

1、十层以上(含十层)的建筑,应修建“满堂红”防空地下室,可按其第十层标准面积指标计算;

2、十层(不含十层)以下,基础埋深超过3米(含3米)的建筑,应按其面积(含地下)的3%修建;

3、十层(不含十层)以下,基础埋深不超过3米的建筑,应按其面积(含地下)的2%修建;

4、单建工程(地上建筑投影范围之外的地下建筑)应按其面积的30%修建。如一栋建筑既有高层又有多层,应按上述要求对建筑进行竖向分割后,分类计算应建设人防面积指标。扩展资料:

工程设计

防空地下室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设计时,应以掩蔽面积按“规范”表3.2.1-2的“面积标准”确定掩蔽人员或装备数量,不允许随意提高“面积标准”,致使掩蔽人员或装备数量降低,造成出入口宽度、防护设备及风水电专业设计参数偏小,满足不了战时实际需要。

人防物资库工程宜按储存食品、物资为主,物资出入口门洞最小宽度为1.5m,对于建筑面积大于2000m防护单元的物资库主要出入口宜考虑进叉车,设计图纸上应明确车行通道,车行通道宽度应满足通行的要求。

主体设计时应按物资分类敞开式堆放设计,每个堆放段长度不宜大于15m,两个堆放区间距不宜小于800mm,物资与墙距离不宜小于700mm,与梁底距离不宜小于300mm。

设计图纸上应明确堆放区尺寸、堆放区堆放食品、物资种类(食品种类、比重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9-2001)中附录A,表A.1第9项“食品”采用)。

柴油发电站的有效面积宜按如下标准确定:1000kw的电站按0.67~1.26m/kw。

医疗救护工程的规模根据“规范”表3.2.1-1按有效面积确定,救护站一般按1个防护单元设计,急救中心宜按2-3个防护单元设计,中心医院宜按4-6个防护单元设计。面积计算

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有效面积、掩蔽面积的计算。

这里所称的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是指由防空地下室直接承受冲击波动荷载作用的构件所围成封闭空间的面积,即由防空地下室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门(防爆波活门)门框墙、封堵墙、防护隔墙等形成的封闭空间面积。

防空地下室口外通道、竖井、楼梯、风道等均不能计入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有效面积是指满足人员、设备使用的面积,数值为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积与结构面积之差。人防掩蔽面积是指供掩蔽人员、物资、车辆使用的人防有效面积。

其数值为人防有效面积减去下列各部分面积后的使用面积:

1、口部房间、防毒通道、密闭通道面积;

2、通风、给排水、供电、防化、通信等专业设备房间面积;

3、厕所、盥洗室、开水间等面积。安全性能

在安全方面,可以说是顾虑周全,50公分厚的钢筋混泥土和全封闭的通道设计,整套的通风管道,无论是发洪水还是战争,人民防空地下室基本上是万无一失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民防空地下室

人民防空地下室防火设计规范

GB50098-2009。根据查询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由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争辩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是GB50098-98。现行人防工程设计规范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

地下防空设施

人民防空工程(civil air defence works),简称人防工程,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保障。新建的人防工程在建设前都经过了可行性论证,既考虑到战时防空的需要,又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平战双重功能。扩展资料: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城镇曾掀起了“深挖洞”的群众运动。各单位、街道居民在房子底下挖洞,尔后相互连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地道网。由于缺少统一规划,缺乏经验,加上技术力量不足,这些工程一般幅员较小,质量较差,现统称为早期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防工程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我国已经建成了一大批质量高、幅员大、效益好的平战两用工程,人防工程的种类齐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因为过去大搞群众运动修建的早期工程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许多人对人防工程建设的现状不了解.,认识还停留在70年代的水平上,以为人防工程就是防空洞。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防工程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和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下人防工程

END,关于“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防空地下室的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