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在茫茫网海进入到我们的网站,今天有幸能与您分享关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最新,建筑给排水设计深度的有关知识,本文内容较多,还望您能耐心阅读,我们的知识点均来自于互联网的收集整理,不一定完全准确,希望您谨慎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我们就开始介绍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最新,建筑给排水设计深度的相关知识点。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为了保障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水以及废水排放的安全和卫生,制定的各项技术标准和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最新

最新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给水系统设计中,要考虑到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和节水性。规范要求建筑物的水源必须符合相关的水质标准,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规范还要求在供水系统的设计中要加强节水意识,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降低用水量,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

在建筑物的排水系统设计中,规范要求要考虑到排水的安全、卫生和环保。规范要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要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确保排放的废水对环境没有污染,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舒适。规范还要求在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深度包括技术要求、施工标准、设备选型等方面。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布置给水管道和设备,确保水流畅通、水压稳定。在施工和设备选型方面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建筑物的给水排水系统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更新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用水和废水排放的安全和卫生。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深度涉及到技术要求、施工标准和设备选型等方面。只有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确保建筑物的给水排水系统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最新,建筑给排水设计深度

给水管道室外埋地引入管,其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并应敷设在冻土线一下0.2m处。建筑内埋地管在无活荷载和冻土影响时,其管定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3m。

生活污水接户管埋设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15m,且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3m。

管线埋设深度对于雨水管(或污水管)来说,指从地面到管线内壁的距离,即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而对于热力管和燃气管来说则是指从地面到管道中心(或管道顶面)的距离。扩展资料给水管道安装工程,其主要分项工程为:

1、管道土方工程:就是为了埋设给水管道所挖的地沟,包括挖土、垫层、管道基础等;

2、给水管道的安装敷设:管道一般采用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在安装管道时应同时敷设其附属零配件,如截门、三通、四通、连接盘、管道支撑、分水栓和水表等。

给水管道的安装,又分为钢管丝接和钢管焊接两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线埋设深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给水管道工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一、

1.0.1为保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质量,满足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绿色等基本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与小区的生活给水排水以及小区的雨水排水工程设计。

1.0.3当建筑物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进行专题研究、论证。

1.0.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应为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以及安全防护等提供便利条件。

1.0.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2本条明确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第2.0.1条对“民用建筑”的定义做了明确的规定,民用建筑是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小区”是居住区、公建区和工业园区的总称。随着我国诸如会展区、金融区、高新科技开发区、大学城等的兴建,形成以展馆、办公楼、教学楼等为主体,以为其配套的服务行业建筑为辅的公建小区。公建小区给排水设计属于建筑给排水设计范畴,公建小区给排水设计也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要求。

二、设计下列工程或内容时,还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或规定执行:

(1)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和胀缩土等地区的建筑物;

(2)矿泉水疗、人防建筑;

(3)工业生产给水排水工程;

(4)有抗震要求的机电工程;

(5)真空排水;

(6)消防给水设计。

三、本标准关于消防给水的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第3.2.8条关于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用水的设计流量、供水水压、火灾延续时间、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等的确定原则;

第3.3.8条关于从小区或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管道系统上单独接出消防用水管道时,应在消防用水管道的起端设置倒流防止器;第3.5.19条关于在消防时除生活用水外尚需通过消防流量的水表口径的确定原则,关于建筑物或小区引入管上水表的水头损失在校核消防工况时的取值方法;

第3.7.1条关于建筑给水设计用水量中消防用水量的作用;第3.13.7条关于小区的室外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管道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第3.13.8条关于设有室外消火栓的室外给水管道最小管径的规定;第3.13.9条关于小区生活用贮水池贮存消防用水时,消防贮水量的计算方法等。

给排水初步设计深度要求

3.7 给水排水3.7.1 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工程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器材表、计算书。3.7.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1)摘录设计总说明所列批准文件和依据性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有关内容;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3)设计依据的市政条件;4)建筑和有关专业提供的条件图和有关资料。2 工程概况:工程项目设置,建筑防火类别,建筑功能组成、建筑面积(或体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以及能反映建筑规模的主要技术指标,如旅馆的床位数,剧院、体育馆等的座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数和住院部的床位数等。3 设计范围,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汁资料,说明用地红线(或建筑红线)内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由本专业技术审定的分包专业公司的专项设计内容;当有其他单位共同设计时。还应说明与本专业有关联的设计内容。4 建筑室外给水设计。?)水源:由市政或小区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于管方位、接管管径及根数、能提供的水压;当建自备水源时,应说明水源的水质、水温、水文地质及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及净化处理:工艺;说明各构筑物的工艺设计参数、结构型式、基本尺于、设备选型、数量、主要性能参数、运行要求等;2)用水量: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量、生产用水水量、其他项目用水定额及用水量(含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游泳池和中水系统补水量,洗衣房、锅炉房、水景用水,道路浇洒、汽车库和停车场地面冲洗、绿化浇洒和末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等)、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景、半均时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3)给水系统:说明给水系统的划分及组合情况、分质分压分区供水的情况及设备控制方法;当水量、水压不足时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调节设施的容量、材质、位置及加压设备选型;如系扩建工程,还应简介现有给水系统;4)消防系统:说明各类形式消防设施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供水方式、设备选型及控制方法等;5)中水系统:说明中水系统设计依据、水质要求、设计参数、工艺流程及处理设施、设备选型,并宜绘制水量平衡图;6)雨水利用系统:说明雨水用途、水质要求、设计重现期、日降雨量、日可回用雨水量、日用雨水量、系统选型、处理工艺及构筑物概况;7)循环冷却水系统:说明根据用水设备对水量和计量、水质、水温、水压的要求,以及当地的有关气象参数(如室外空气干、湿球温度和大气压力等)选择采取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组成、冷却构筑物和循环水泵的参数、稳定水质措施及设备控制方法等;8)当采用重复用水系统时,应概述系统流程、净化工艺并绘制水量平衡图;9)管材、接门及敷设方式。5 建筑室外排水设计。1)现有排水条件简介:当排入城市管渠或其他外部明沟时,应说明管渠横断面尺寸大小、坡度、排入点的标高,位置或检查井编号。当排入水体(江,河、湖、海等)时,还应说明对排放的要求、水体水文情况(流量,水位);2)说明设计采用的排水制度(污水、雨水的分流制或合流制)、排水出路:如需要提升,则说明提升位置,规模、提升设备选型及设计数据、构筑物形式、占地面积、紧急排放的措施等;3)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生产、生活排水系统的排水量(。当污水需要处理时,应说明污水水质、处理规模、处理方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构筑物概况以及处理后达到的标准等;4)说明雨水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或采用的暴雨强度)、重现期、雨水排水量等;5)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6 建筑室内给水排水设计。1)水源:由市政或小区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的方位、接管管径及根数、能提供的水压;2)说明或用表格列出各种用水量定额、用水单位数,使用时数、小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平均时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注:此内容在本条第4款第2项中表示清楚时.则可不表示。3)给水系统:说明给水系统的选择和给水方式,分质、分压、分区供水要求和采取的措施,计量方式,设备控制方法,水箱和水池的容量、设置位置、材质,设备选型、防水质污染、保温、防结露和防腐蚀等措施;4)消防系统:遵照各类防火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要求.分别对各类消防系统(如消火栓、自动喷水、水幕.雨淋喷水、水喷雾、泡沫、消防炮、细水雾、气体灭火等)的设计原则和依据、计算标准、设计参数、系统组成、控制方式、消防水池和水箱的容量,设置位置以及主要设备选择等予以叙述;5)热水系统:说明采取的热水供应方式、系统选择、水温、水质、热源、加热方式及最大小时热水量、耗热量、机组供热量等;说明设备选型、保温、防腐的技术措施等;当利用余热或太阳能时,尚应说明采用的依据、供应能力、系统形式、运行条件及技术措施等;6)对水质、水温、水压有特殊要求或设置饮用净水、开水系统者,应说明采用的特殊技术措施,并列出设计数据及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7)中水系统:说明中水系统设计依据、水质要求、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处理设施、设备选型,并宜绘制水量平衡图;8)排水系统:说明排水系统选择、生活和生产污(废)水排水量、室外排放条件;有毒有害污水的局部处理工艺流程及设汁数据;屋面雨水的排水系统选择及室外排放条件,采用的降雨强度和重现期:9)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7 节水、节能减排措施:说明高效节水、节能减排器具和设备及系统设计中采用的技术措施等。8 对有隔振及防噪声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说明给排水设施所采取的技术措施;9 对特殊地区(地震、湿陷性或胀缩性上、冻土地区、软弱地基)的给水排水设施,说明所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10 对分期建设的项目,应说明前期、近期和远期结合的设计原则和依据性资料。11 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12 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提供的技术资料等。3 7.3 设计图纸(对于简单工程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般可不出图)。1 建筑室外给水排水总平面图。1)全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道路等,并标出主要定位尺寸或坐标、标高,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等;2)给水排水管道平面位置,标注出干管的管径、排水方向;绘出闸门井、消火栓扑、水表井、检查井、化粪池等和其他给排水构筑物位置;3)室外给水排水管道与城市管道系统连接点的控制标高和位置;4)消防系统、中水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重复用水系统、雨水利用系统的管道平面位置,标注出干管的管径;5)中水系统、雨水利用系统构筑物位置、系统管道与构筑物连接点处的控制标高。2 建筑给水排水局部总平面图。1)取水构筑物平面布置图。如自建水源的取木构筑物,应单独绘出地表水或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图。各平面图中应标注构筑物平面尺寸、相对位置(坐标)、标高、方位等;必要时还应绘出工艺流程断面图,并标注各构筑物之间的标高关系;2)水处理厂(站)总平而布置及工艺流程断面图。如工程设设项目有净化处理厂(站)时(包括给水、污水、中水等),应单独绘出水处理构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及工艺流程断面图;平面图中应标注构筑物平面尺寸、相对位置(坐标)、方位等;工艺流程断面图应标注各构筑物水位标高关系,列出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表中内容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形式、主要设计参数、主要设备及主要性能参数;各构筑物是否要绘制平、剖面图,可视工程的复杂程度而定。3 建筑室内给水排水平面图和系统原理图。1)应绘制给水排水底层(首层)、地下室底层、标准层、管道和设备复杂层的平面布置图,标出室内外引入管和排出管位置、管径等;2)应绘制机房(水池、水泵房、热交换站、水箱间、水处理间、游泳池、水景、冷却塔、热泵热水、太阳能和屋山雨水利用等)平面设备和管道布置图(在上款中已表示消清楚的,可不另出图);3)应绘制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各类消防系统、循环水系统、热水系统、中水系统、热泵热水、太阳能和屋面雨水利用系统等系统原理图,标注于管管径、设备设置标高、水池(箱)底标高、建筑楼层编号从层面标高;4)应绘制水处理流程图(或方框图)。3. 7. 4 主要设备器材表。列出主要设备器材的名称、性能参数、计数单位、数量,备注使用运转说明(宜按子项分别列出)。3. 7. 5 计算书。1 各类用水量和排水量计算;2 中水水量平衡计算;3 有关的水力计算及热力计算;4 设备选型和构筑物尺寸计算。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最新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 50109-2006

工业锅炉水质 GB1576-200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GBT 11790-199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总体框架

课程设置应能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应支持人才培养各项要求的有效达成。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时占15%左右,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学时至少占15%,实践内容学时占20%左右,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学时占30%左右,其余学时各高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在以上四类课程中分配。

建筑给排水设计感悟

我国住宅的设计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工程建筑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大,较为复杂的工程结构,对给水排水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保证建筑实现其特定功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充分实现住宅给排水的传输效率,开发商和施工单位要根据现代建筑的具体要求,查摆给排水在设计和施工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1建筑给水设计

建筑给水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要在保证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让给水系统更加环保、节能,并为居住者带来生活便利,要在原有的给水模式基础上,不断改进、优化,解决以往给水设计施工存在问题,让给水系统更加科学、更加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1.1建筑内可见控制阀设计和安装。许多传统的建筑,在设计施工时将给水控制阀安放在了水井中,这虽然达到了节约施工成本和降低施工难度的目的,但却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比如:建筑物内发生跑水事故,用户不能及时有效的关闭给水管道,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有些供水公司和物业企业为了便于管理,还对水井中的分水阀上锁,而总控制阀本身在设计上就不科学,进而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可选择在建筑物内合理的位置设置控制阀,如厨房、卫生间等,从而能够让用户有效控制水的流通,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2室外控制阀设计和安装。在室外各种类型的阀门中,蝶阀使用最多,而蝶阀一般会选用法兰作为连接介质,这符合给水阀门的设计要求。但此安装方法有难以忽略的弊端,如阀门如果安装在地下,其更换就较为困难,并且法兰垫也很难塞入。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考虑在连接阀处增加一个伸缩器,使阀门在使用和更换上更加便捷,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给水系统的灵活性。

1.3坐便与饮用水供水系统设计。传统建筑中,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不采取复杂的供水模式,进而简化工序,提高经济效益。这些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会将饮用水系统与坐便供水系统的管道直接连接,这种方式使得坐便器在发生管道堵塞时充满污水,而由于坐便器虹吸倒流作用改变了冲洗管道内部的压力,使供水管中的污水倒流污染饮用水。在设计坐便给水系统时,要充分考虑此方式的弊端,单独设置坐便冲洗管道,实现饮用水系统与坐便供水系统分离,保证供水系统的供水安全。

1.4封闭式管道井排水设计。建筑中,给水管道多隐藏在墙体内,用密封性较强的特殊管道井对其进行封闭处理,进而达到美观和保护主管道的目的,也实现了管道的集中走管和管理。但这种设计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大量跑水时,由于管道井的密封性使得积水无法及时排出,过多的积水则会通过附近墙体渗出,从而损害墙体结构,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设计人员在设计给水管道时要防止渗水情况的发生,在管道井适当位置留有可供排水的孔洞,同时做好孔洞洞口隔绝处理,防止动物和异物进入。但防止墙体渗水最为有效的方式还是做好管道井的内壁防水工作。

2建筑排水设计

2.1厨房排水设计。住宅内的厨房支管较为复杂,总体应该遵从排水横管设在本层的原则,防止厨房污水流入下层,同时增加维修难度。厨房全部横管应在本层接入主排水立管。洗涤盆下的排水横支管最好采取瓶型存水弯排水方式,这有助于污水排放和管道清节。厨房的地漏因地面排水作用,可将排水支管设在楼板下。但笔者认为,现今,厨房清洁不采用水洗,而厨房各项设施防水性能都较好,地漏用处不大,建议取消地漏设计,这样不仅美观,还可以增加下层使用空间。2.2空调凝水排放。空调已成为千家万户必备的家用电器,但建筑排水设计中并未考虑空调凝水的排放,在建筑排水设计时要考虑空调凝水的集中排水。可选择与雨水立管合用,或单独设置空调凝水立管,但要事先预留冷凝水管接头,要保证外立面美观。2.3雨水管设计技巧。为了提高小区的整体美观度,有些建筑将雨水管内设到墙体中,这无形中增加了建筑的施工难度,也为后期维修带来较大困难。而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外墙立面的雨水管隐藏在建筑棱角里,并将雨水管进行美观处理,使之与外墙立面融为一体。

3建筑节水设计

我国水资源匮乏,节约利用水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科学规划、严格施工,保证给排水网络的传输率,防止跑冒滴漏现象产生。要配合建筑地区的节水政策,在建筑设计上,建立雨水集流利用、污水回收利用和中水回用等设施。

4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建筑功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施工要更加人性化,要注重给排水管材的性能和质量,在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兼顾安全、环保、节能和方便使用等方面的因素。

要充分考虑给排水系统的后期维护问题,在设计施工时为检修人员留有检修空间和检修端口。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掌握给排水的规律和特点,及时发现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员工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存在的弊端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建筑给排水各项工程科学、有序进行。

相信经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与建议也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END,关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最新,建筑给排水设计深度”的具体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