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您分享建筑结构解答题,建筑结构基本原理的一些知识,本文内容可能较长,请你耐心阅读,如果能碰巧解决您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您的支持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建筑结构解答题,建筑结构基本原理

建筑结构解答题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在重力和其他力作用下保持稳定、安全并能承受荷载的构造系统。它是建筑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是重力平衡原理。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在建筑物中,各个构件要保持平衡,使其受力合力为零,即力的合成为零。从而,建筑结构可以通过在建筑物的各个部分进行力的平衡来实现。

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是力的传递原理。在建筑物中,力从一个构件传递到另一个构件,最终传递到地基上。力的传递通过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接触面来实现。而连接方式可以是刚性连接或者可调连接。当力传递到地基时,地基通过承载力来接受并分散荷载,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建筑结构还要考虑力的分配原理。在不同的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需要合理分配荷载,使各个构件受力均匀,避免出现过大或不均匀的应力集中。这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采取适当的结构措施和使用合适的材料来实现。

建筑结构还要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安全性是建筑结构的首要考虑因素,建筑物在设计和使用中需要满足国家和地区的安全规范和标准。经济性是指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建筑成本,并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力平衡原理、力的传递原理、力的分配原理以及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提高建筑物的寿命和使用效果。对于设计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来说,掌握和运用这些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结构解答题,建筑结构基本原理

房屋建筑学教案绪 论“建筑”的含义:通常认为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其中供人们生产、生活或进行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办公楼、影剧院、体育馆、工厂的车间等。人们习惯上也将建筑物称为建筑。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则称为“构筑物”。如水坝、水塔、蓄水池、烟囱等。建筑具有实用性,属于社会产品;建筑又具有艺术性,反映特定的社会思想意识,因此建筑又是一种精神产品。房屋建筑学课程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一、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一)内容:1、建筑构造:研究建筑的各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构造原理研究各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理论;构造方法则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连接的方法。2、建筑设计原理:研究一般房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包括总平面布置、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二)任务:1、从具体构造和方案入手,牢记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做法。2、掌握建筑的一般构造做法和构造详图的一般做法。3、识读一般的工民建施工图。4、能理解设计意图,绘制建筑施工图。(三)方法:1、从具体构造和方案入手,牢记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做法。2、了解建筑构造和设计方案的产生和发展,掌握一般原理,加深对具体构造的理解和设计方案的认识,以便正确施工。3、多参观已建成和在建的建筑,多参与现场实际施工操作。4、重视绘制技能的锻炼。二、建筑的构成要素总结人类的建筑活动经验,构成建筑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需满足的使用要求。是主导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不同类别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例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线路流畅,观演建筑要求有良好的视听环境,工业建筑必须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等等;建筑必须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以及人的生理要求,如良好的朝向、保温隔热、隔声、防潮、防水、采光、通风条件等。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与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设备技术等。对功能起促进和发展作用。建筑不可能脱离技术而存在。其中材料是物质基础,结构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骨架,施工技术是实现建筑生产的过程和方法,设备是改善建筑环境的技术条件。3、建筑的形象:相同的功能和物质技术条件下,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形象来。一个成功的建筑形象应该反映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文化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精神风貌,反映民族特点和地方特征。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内外部空间的组合、立面构图、细部与重点装饰处理、材料的质感与色彩、光影变化等。4、建筑三要素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但又有主次之分。第一是建筑功能,起主导作用;第二是建筑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技术对功能又有约束和促进作用;第三是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映,但如果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在一定的功能和技术条件下,可以把建筑设计的更加美观。三、建筑的分类:(一)按照建筑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1、民用建筑: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2、工业建筑:1)生产用建筑 2)辅助生产、动力、运输、仓储用建筑等。3、农业建筑:用于种植、养殖、储存等用途的建筑。(二)按照建筑的高度和层数进行分类:1、住宅按照层数分类: 1)低层(1~3层) 2)多层(4~6层)3)中高层(7~9层)4)高层(10层以上)2、其他民用建筑按建筑高度分类:建筑高度;是指自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主体檐口顶部的垂直高度。1)普通建筑:不大于24米的民用建筑和超过24米的单层民用建筑。2)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和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世界上对高层建筑的界定,各国规定各不相同。我国1995年颁布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以及高度超过24m的其它民用建筑均为高层建筑。3)超高层建筑:指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民用建筑。3、按建筑结构形式进行分类:(1)墙承重体系:用于内部空间较小,建筑高度较小的建筑。(2)骨架承重体系:用于跨度大、荷载大、高度大的建筑。(3)内骨架承重体系:用于局部设有较大空间的建筑。(4)空间结构承重体系:用于大空间建筑。4、按照承重结构的材料进行分类:(1)、砖混结构:一般公共建筑大量采用。(2)、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型公共建筑、大跨度建筑、高层建筑多采用。(3)、钢结构:大型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大跨度建筑、高层建筑较多采用。另外还有生土—木建筑和砖木结构建筑,由于他们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均较差,已基本被淘汰。5、按照规模和数量分类:(1)、大型性建筑:包括建造数量少、单体面积大、个性强的建筑。大型性建筑是指多层和高层公共建筑和大厅型公共建筑。这类建筑一般是单独设计的。它们的功能要求高、结构和构造复杂、设备考究、外观突出个性、单方造价高、用料以钢材、料石、混凝土及高档装饰材料为主。如大城市火车站、机场候机厅、大型体育馆场、大型影剧场、大型展览馆等建筑。(2)、大量性建筑:包括建造数量多、相似性大的建筑。这类建筑如一般居住建筑、中小学校、小型商店、诊所、食堂等。本课程以此类建筑为主要内容。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1.中国古建筑:⑴干阑建筑;⑵地面建筑;⑶高台建筑。(西藏布达拉宫)我国建筑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梦溪笔谈》作者沈括说过,古代建筑有三分,上分(屋顶),中分(墙柱部分),下分(台基部分)。 其中屋顶部分包括: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庑殿顶——歇山顶——卷棚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 使用等级逐级降低。 卷棚:即在屋脊处用园瓦卷过。庑殿顶不能做卷棚。 墙柱部分包括:开间(3,5,7,9间)。按是否有围廊将建筑分为:无廊—前廊—后廊—前后廊—周围廊 。使用等级逐级升高。 台基部分包括:须弥座,普通台基。2.我国建筑业发展近年情况。自1978年以来,我国建筑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异常迅速,在设计,施工,设备,队伍,技术,教育等方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如:北京国际饭店,1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上海金茂大厦,28.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地上共88层,总高420.5米。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总高为468米等等。绪论思考题:1、建筑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为哪几类?当前采用量最大的是那一类?2、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哪几类?其中民用建筑分为哪两大类?3、建筑按结构形式分为哪几类?各自适用范围如何?4、建筑的构成要素有哪些?那个要素是主要因素?为什么?

建筑结构基本原理第三版

1、《素描》、周若兰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2、《水粉》、漆得琰编、建筑工业出版社

3、《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色彩构成》,钟蜀珩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5、《立体构成》,卢少夫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6、《AutoCAD R2002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

7、《建筑构造》上、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装饰结构》,刘殿华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9、《建筑结构选型》,陈眼云、谢兆鉴等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0、《建筑力学》,李前程编,中国工业出版社

11、《建筑初步》,田学哲编,清华大学,中国建工出版社

12、《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主编,天津大学,中国建工出版社

13、《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设计与分析》,伯纳德.卢本等编绘,天津大学出版社

15、《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室内设计原理(上、下册)》,来增祥、陆震纬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建筑设备工程》,高明远、杜一民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扩展资料

建筑系的所有课程(建筑设计是主课)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初步,素描,色彩,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构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物理。

CAD,3dmax,专业外语,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经济,建筑设备,园林设计原理,外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

建筑防火设计,建筑节能,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空间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在线-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官方参考书

建筑结构解答题

(不好意思,开始题目没看清,我帮你修改一下哈)

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的话,结构重要性系数应为1.0,也就是说标准值和设计值的比例是1:1下面就是最基本的求简支梁跨中最大弯矩的问题了。均布荷载Q=3000N/M

跨度L=4M

跨中弯矩M=ql平方/8=3000*4*4/8=6000集中荷载P=1000N

跨度L=4M

跨中弯矩M=PL/4=1000*4/4=1000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弯矩设计值M=1.2*6000+1.4*1000=8600N/m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弯矩设计值M=1.35*6000+1.4*1000=9500N/m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弯矩设计值=8600N/m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弯矩设计值=9500N/m

建筑结构包括哪些

一、混合结构体系

适合6层以下,横向刚度大,整体性好,但平面灵活性差。

二、

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向框架,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结构。适合15层以下建筑。

三、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的纵、横墙体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结构。纵、横墙体也可兼作为维护墙或分隔房间墙。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剪力墙间距小,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合于要求大空间的公共建筑。

剪力墙间距一般为3~8m,适用于小开间住宅、旅馆等建筑,在30m范围内都适用。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结构,它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大的优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担。框架—剪力墙结构一般用于l0~20层的建筑。

五、筒体结构体系

超高层建筑水平荷载起控制作用。筒体结构适合于30~50层的建筑。

六、桁架结构体系

屋架高跨比1/6~1/8较合理

七、网架结构

网架结构可分为平板网架和曲面网架两种。平板网架采用较多,其优点:空间受力体系,杆件主要承受轴向力,受力合理,节省材料;整体性好,刚度大,稳定,抗震性能好,可悬挂吊车;杆件类型较少,适于工业化生产。

平板网架可分为交叉桁架体系和角锥体系两类。

网架的高度与短跨之比为1:15左右。

网架结构的安装方法可分为高空拼装和整体安装两类。

八、拱式结构

1)拱的受力特点与适用范围:

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

拱式结构的主要内力为轴向压力,可利用抗压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建造大跨度的拱式结构。

由于拱式结构受力合理,在建筑和桥梁中被广泛应用。它适用于体育馆、展览馆等建筑中。

2)拱的类型:

按照结构的组成和支承方式,拱可分为三铰拱、两铰拱和无铰拱。工程中,后两种拱采用较多。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拱脚必须能够可靠地传承水平推力。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通常可采用下列措施:

①推力由拉杆承受;

②推力由两侧框架承受。

九、悬索结构

悬索结构包括索网、边缘构件,下部支撑结构

索的垂度一般为跨度的1/30

十、薄壁空间结构

什么是建筑构造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建筑结构中常见结构受力体系类型及施工方法:

1.混合结构:砖混或砖木……,块材砌筑墙体(或用大型预制墙材安装)、(木、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楼板

2.框架结构:梁柱刚接而成的受力体系,(钢筋混凝土或者钢材)预制柱、梁、板装配;现浇混凝土柱、梁,预制板;全现浇钢筋混凝土

3.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墙,现浇混凝土柱、梁,现浇板

4.剪力墙结构:全装配大板;内浇外挂;全现浇(大模板、滑模);配筋砌块墙体,现浇构造柱、芯柱和圈梁

5.框筒结构:全现浇(大模板、滑模);

关于“建筑结构解答题,建筑结构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